第五章 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土资源、环境、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及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环境是指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其中可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2.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等非人类创造的自然物质都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
  3.上述这些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构即构成一定特性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自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
  4.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物而言,相对生物而言,自然环境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主体,两者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5.从环境与人口的关系的协调发展考虑称之为环境人口容量。
二、影响环境容量的两大要素
  1.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因大气、水、土壤、生物是环境要素的物理作用而形成的物理净化,如污染物质由于存在的介质的扩散、稀释、沉降是物理作用。
  化学净化
  如污染物质由于其存在的介质的氧化、还原、吸附,凝聚等化学作用。
  生物净化
  指由于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活动等,使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而能达到使人类和某些生物能生存的程度。
  2.人类及生物有机体对污染物的接受能力  
三、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
四、人类对污染物的防治和减少污染危害的措施
  1.防止环境污染措施
  2.已污染环境的改良措施
  3.环境保护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