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内容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可称为四篇,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第二三四篇为分论,分别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具体地说,第二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属于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章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第二章是认识论,第三章是唯物史观;第三篇是政治经济学(4-5章),也就是资本主义论,第四章主要介绍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第五章主要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第四篇是科学社会主义(6-7章),可称为共产主义论,第六章阐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第七章阐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分论的三个部分层层递进,是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内容要点
  【说明:在要点序号后,标有“※”号为重点掌握,未标“※”号的为一般了解。】
  绪论(4课时) 有七个要点: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③※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⑤※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⑦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6课时) 有六个要点:①※世界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④※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⑥※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第二章(4课时) 有七个要点:①※能动的反映论;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认识的本质及发展的辩证过程;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⑤真理与价值的关系;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⑦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关系。
  第三章(6课时) 有八个要点: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④※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⑤※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⑥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⑦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⑧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5课时) 有六个要点:①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②※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③※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④※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五章(2课时) 有六个要点:①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③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⑤※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⑥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2课时) 有九个要点: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②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④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⑤※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⑧※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1课时) 有六个要点: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③※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④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⑤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重点难点
  绪论 重点难点有三个: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③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重点难点有十一个:①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③物质存在的形式;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⑤实践及其基本形式;⑥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⑦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⑧对立统一规律;⑨质量互变规律;⑩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重点难点有十个: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②认识的本质;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④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⑤真理的客观性;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⑦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⑨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⑩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三章 重点难点有六个: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②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③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④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⑥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 重点难点有八个:①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②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③价值规律的作用;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⑥剩余价值的生产;⑦资本积累;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
  第五章 重点难点有四个: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②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重点难点有六个: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②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或形式问题;③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④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⑤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苏联模式问题;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重点难点有六个: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②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③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能否实现;④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与主观追求的统一;⑤“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⑥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